广州七中朱墙碧瓦的特色建筑古朴典雅,百余年的育人理念仍然散发着生机和活力。受访者供图
1888年建校至今,历经百余年的育人理念仍然散发着生机和活力。一所135岁的学校是如何做到的?
东山片区,朱墙碧瓦的特色建筑古朴典雅,走进广州市第七中学(下称“广州七中”)的培道楼,135年的历史长卷在校史博物馆展开。前来参观的学生走过“如歌岁月”“再显辉煌”“走向世界”和“情系母校”四个展区,不时用笔记本记录思考和感想。
【资料图】
在这个校园里,常年位居全省前十、越秀第一的成绩是亮眼的名片,然而这只是学校“培道”文化的最终呈现。背后,探索真理、立德树人、科教兴国贯穿学生成长始终,不断促进他们的全人格发展,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广州七中前身为培道学校,135年来,“培道-七中”一直行走在“培育弘毅之士,探寻为学之道”的路途之中。广州七中“爱、诚、真、毅”四字校训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卷,在传承中创新理念,在创新中延续文化。广州七中在全人格方面的探索,正是越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实践。在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中,这样育人理念的改革创新也为越秀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下了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 马艺天 冯艳丹
爱以存善▶▷
教会学生爱己爱人
“请不要在绿植上吊挂重物,感谢您的配合。”来自广州七中高一的学生们身穿志愿服务马甲,在省立一号绿道二沙岛游览区为来往的市民宣传户外活动安全知识,两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到200人次。
这样的活动对七中学子来说并不陌生。百年传承的“爱”文化被设计成各类特色课程,深深根植学生心中。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培道系列课程围绕“爱、诚、真、毅”开展全人格育人。其中,“爱”系列课程就包含了自爱、他爱以及博爱。在三个层次的教育中,学生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更关爱社会,他们常常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认真学习校史校训。
就在5月,作为“四叶草”心理文化节的重要部分,初二心理特色课程刚刚结课。从3月16日开始,到5月25日结束,广州七中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攸佳宁教授团队运用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教授了包括生命教育、学习动力、人际交往和生涯初探在内的多样课程。同学们积极投入,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更加了解自己,也在一次次互动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看似轻松的心理课程,教会学生为人之基石,更是学校积极调动优质资源,让学生融入建校以来历代师生珍爱生命、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
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学生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正是这种全人格教育的最佳“答卷”。
林天茵是从广州七中走出的“爱诚真毅之星”,校训校史勉励她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进。当年高考刚结束,走出考场的她便换上志愿马甲,到社区核酸检测点承担起指引居民的工作。“第一次踏入七中的校门,我就看见了求知楼上‘爱、诚、真、毅’的四字校训。即使条件有限,我也想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通过志愿服务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如今,虽然已经离开校园,但她仍然活跃在各种志愿服务的现场,用她在广州七中学习的“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以立身▶▷
教授课本之外的智慧
双手举起,合在身前,上半身微微前倾……广州七中初二年级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上着一堂特殊的课。台上,礼仪培训讲师周红运用有趣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来给同学们讲解仪态美、仪容美、仪表美和礼仪美。20名礼仪大使还为同学们示范了“拱手礼”“站立礼”等礼仪规范。这样的课程并不是昙花一现。在初二年级,专门开设8个课时的礼仪课程。教会学生社交礼仪、校园礼仪、课堂礼仪等等。
广州七中校长何军介绍,除了礼仪课程,在“诚”系列课程中还包括知识产权教育、诚信考场教育、党团校教育等等,学校甚至首创性地针对初一年级学生开设了家政课,在课堂上教授收纳技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生如果能够整理好自己的东西,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应对、管理生活中大多数事情。”
一所以“成绩优异”闻名的学校,拿出8个课时教授课本之外的技能,是一种气度,是对传承百年“培道”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学生全人格成长的期盼。
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是社会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盼。对于学生的培养,必定不能只停留在分数上,广州七中在“爱诚真毅”文化浸润下全面培养高素质学生才是目的。
“诚以立身”的文化中,学生对他人真诚,对朋友守信,对国家忠诚,以诚信为立人之本。实用有趣、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既契合了新教育形势下的“科学育人”思想,也体现了学校一直践行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理念。而这,也正是越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活化、细化五育并举的探索。
真以求知▶▷
搭建科学人文交织的舞台
中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汤涛以“高科技时代的数学与艺术”为题,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讲座。汤涛介绍了高科技时代的数学与艺术,屏幕上imaginary展览用代数曲面方程绘制了漂亮的代数曲面、3D打印带来的视觉化艺术等内容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视线转向另一边,在七中戏剧节上,同学们分头组建各大“剧组”,投入热火朝天的准备工作中。“历时两周,我们从初读《鸿门宴》,读薄《鸿门宴》,再到读懂《鸿门宴》,使其能够为我们所用,让我们能够自然地在戏剧表演的舞台上展现古人的情态,展现我们对古人所理解的部分。”高一(7)班龙穗聪说,“我们探寻了历史、探寻了这些风云人物,还有最根本的所谓的‘戏剧性’……何其有幸,在玩中学,学有所成。”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场与院士专家面对面的课程,对培育高科技人才的影响远超数十节单纯说教的影响;一次深度参与的戏剧表演,也比背诵选段的体会来得更直观。
如今,越秀正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特色发展,推进新一轮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七中的探索正是越秀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践。
看似轻松愉悦的课程设计,实则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领域里,通过多元设计、科技研学等创新场景培育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在人文学科上,通过经典阅读、海外修学等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通过搭建多元实践的平台,“真”系列课程从广州七中校训汲取文化,挖掘价值,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学生的认同,同时,与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吻合,百年校训更在新环境下焕发新生机。
毅以遂志▶▷
培育志存高远的弘毅之士
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田径赛场上,参赛选手江语嫣在赛道上如同一道闪电,在她冲到终点的瞬间,台上的同学和教练兴奋地跳了起来。结果不出所料,江语嫣分别以25秒16和56秒99勇夺女子200米和400米项目的金牌,成为省运会田径场上的“双冠王”。这样的运动健将,正是来自广州七中。
“在体育方面,我们有3支高水平运动队,分别是棒球、网球、健美操。”何军介绍,田径也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而这些体育课程都包含在“毅”系列课程中,从初一开始就开设“2+1”课程,即学生需要学习两项体育技能,加上一项艺术技能。在体育技能方面,游泳是必修,自选方面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艺术则可以选音乐类型或者美术类型。这样的课程铺排也锻炼了学生的“毅”。
毅以遂志,跳出埋头苦读的旧框架,学生要有强健的体魄、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通过系列课程将学生培育成志存高远、弘大刚毅、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接班人。”何军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百余年前的广州七中是岭南基础教育的窗口,中国近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陆续走出中科院院士李方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享誉美国半个世纪的航空女杰张瑞芬、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新中国游泳队第一位女教练潘静娴等多位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校友。
百余年后,它仍是观察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在培道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广州七中更推出“四叶草计划”,在基础保障、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课程建设及高校资源不断优化育人方阵,持之以恒将“爱诚真毅”的校训化成润物无声的成长土壤。何军说,“在学校这个生态系统中,用培道文化滋养‘土壤’,特色育人课程是阳光雨露,每一位全人格成长的学生都是这片土壤开出的花。”
而这,正是百余年“培道”文化的勃勃生机。